工程制图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编写的。
本书从高等职业教育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依据工程制图的知识点构成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正投影法和视图、立体及其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基本表示方法、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AutoCAD 2012绘图基础共10章内容,书后附有与制图有关的常用国家标准。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情,本书多数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非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工程制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与本书配套的习题集是由王冰、山红伟和赵竹编写,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制图习题集》。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1.1.1 图纸幅面和格式(GB/T 14689—2008)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1.1.3 字体(GB/T 14691—1993)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1.2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1.2.1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1.2.2 尺寸数字的注写方法
1.2.3 尺寸标注中的符号
1.3 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1.3.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3.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1.3.3 平面图形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课堂练习
第2章 正投影法和视图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2.1 投影法及三视图
2.1.1 物体的投影
2.1.2 中心投影
2.1.3 平行投影法
2.1.4 三视图的形成
2.1.5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1.6 三视图中图线的绘制
2.1.7 绘制三视图案例
2.1.8 读三视图案例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2.2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2.1 点的投影
2.2.2 直线的投影
2.2.3 平面的投影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2.3 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在绘制三视图中的应用案例
课堂练习
第3章 立体及其表面交线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3.1 基本回转曲面的投影
3.1.1 圆柱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
3.1.2 圆锥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
3.1.3 圆球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3.2 几种常见回转体的截交线
3.2.1 圆柱面截交线
3.2.2 圆锥面截交线
3.2.3 圆球面截交线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3.3 截交线绘图案例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3.4 圆柱相贯线
3.4.1 表面取点画法
3.4.2 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3.4.3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3.4.4 圆柱正交时的特殊情况
3.4.5 相贯线绘图案例
课堂练习
第4章 组合体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4.1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4.1.1 利用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
4.1.2 利用线面分析法结合形体分析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4.2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4.2.1 形体分析法
4.2.2 形体分析法与线面分析法相结合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4.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3.1 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
4.3.2 尺寸分类和尺寸基准
4.3.3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4.3.4 具有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4.4 组合体测绘案例
课堂练习
第5章 机件的基本表示方法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5.1 视图(GB/T 17451—1998、GB/T 44581—2002)
5.1.1 基本视图
5.1.2 向视图
5.1.3 局部视图
5.1.4 斜视图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5.2 剖视图(GB/T 17452—1998、GB/T 44586—2002)
5.2.1 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5.2.2 剖切平面位置的选择和剖视图的标记
5.2.3 剖视图的种类
5.2.4 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5.3 断面图(GB/T 17452—1998、GB/T 44586—2002)
5.3.1 移出断面图
5.3.2 重合断面图
5.4 局部放大图和简化表示法
5.4.1 局部放大图(GB/T 44581—2002)
5.4.2 简化表示法(GB/T 166751—2012)
5.5 剖视图的尺寸标注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5.6 第三角画法简介
5.6.1 第三角画法中三视图的形成
5.6.2 第三角画法中的六个基本视图
5.7 机件测绘案例
5.7.1 测绘任务说明
5.7.2 测绘步骤
课堂练习
第6章 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6.1 螺纹及螺纹表示法(GB/T 44591—1995)
6.1.1 螺纹的基本要素
6.1.2 螺纹的分类
6.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6.1.4 螺纹的标注方法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6.2 螺纹紧固件
6.2.1 螺栓联接
6.2.2 螺柱联接
6.2.3 螺钉联接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6.3 键及其联结的表示法
6.3.1 常用键及其标记
6.3.2 键联结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6.4 齿轮表示法(GB/T 44592—2003)
6.4.1 直齿圆柱齿轮
6.4.2 斜齿圆柱齿轮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6.5 滚动轴承表示法(GB/T 44597—1998)
6.5.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
6.5.2 滚动轴承的画法
6.5.3 滚动轴承的代号(GB/T 272—1993)
6.6 弹簧表示法(GB/T 44594—2003)
6.6.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计算
6.6.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标记
6.6.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课堂练习
第7章 零件图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7.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7.2 典型零件的视图表示方法
7.2.1 轴套类零件
7.2.2 轮盘盖类零件
7.2.3 叉架类零件
7.2.4 箱体类零件
7.2.5 主视图的选择原则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7.3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7.3.1 铸件工艺结构
7.3.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7.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7.4.1 尺寸基准
7.4.2 标注尺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4.3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注法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7.5 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
7.5.1 表面结构的图样表示法
7.5.2 极限与配合
7.5.3 几何公差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7.6 读零件图案例
课堂练习
第8章 装配图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8.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8.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
8.2.1 装配图画法的规定画法
8.2.2 装配图画法的特殊规定和简化画法
8.3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零部件编号及明细表
8.3.1 尺寸标注
8.3.2 零、部件编号
8.3.3 标题栏及明细栏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8.4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8.4.1 装配工艺结构
8.4.2 机器上的常见装置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8.5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8.5.1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8.5.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课堂练习
第9章 轴测图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9.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9.1.1 轴测图的形成
9.1.2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9.2 正等轴测图的概念和画法
9.2.1 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9.2.2 曲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9.2.3 正等轴测图的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9.3 斜二等轴测图的概念和画法
9.4 正二等轴测图的概念和画法
课堂练习
第10章 AutoCAD 2012绘图基础
教学导航
课堂教学
10.1 AutoCAD 2012的绘图环境、基本操作和绘图设置
10.1.1 AutoCAD 2012的绘图环境
10.1.2 AutoCAD 2012的基本操作
10.1.3 基本绘图设置
10.2 AutoCAD 2012“绘图”、“修改”和“尺寸标注”工具栏
10.2.1 “绘图”工具栏
10.2.2 “修改”工具栏
10.2.3 选择对象
10.2.4 “尺寸标注”工具栏
10.3 定制A4图幅的样板图
10.3.1 样板图要求
10.3.2 样板图设定步骤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10.4 利用AutoCAD 2012绘制平面图形案例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
10.5 利用AutoCAD 2012绘制三视图案例
课堂练习
附录
一、螺纹
二、螺纹紧固件
三、键与销
四、滚动轴承
五、常用标准数据和标准结构
六、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七、轴和孔的极限偏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