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国家相继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发展。2001—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5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切实改进工作,提升心理育人质量。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对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精神障碍开展早期识别和干预研究。2020年4月,教育部、中组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按师生比不低于1∶4 000的比例配备专业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
从以上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德育创新的要求,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本书以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为编写依据,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和调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按照实用、科学的原则,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选取了与大学生成长过程息息相关的主题,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网络心理、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性心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生命教育。
本书内容充实、体例新颖、图文并茂,意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此外,本书还添加了丰富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充分结合,希望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促进大学生发展的目的。
本书的特色模块如下。
育人目标:列出与理论知识相关的价值目标,使大学生理解学习该内容的意义。
学习目标:提出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学习目标,让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情境导入:每章开篇都有一段导读,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名人名言:引用名人的话语,增强内容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精选案例:编写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知识延伸:介绍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思政元素:选取与理论知识相关的优秀文化、先进事迹等小篇幅的思政内容,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小贴士:提示重点,补充内容,加深大学生的印象。
课堂讨论:引导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发散大学生的思维。
教学检测:针对理论知识编设训练题,题型多样,包括思考题和活动设计题。其中,思考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活动设计题意在使大学生参与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思政园地:选取与每章内容有关的优秀文化、先进事迹、突出贡献等大篇幅的思政内容,并配以讨论题,引导大学生思考,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本书既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和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解决大学生不同心理问题的方法。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困惑、扫清心理障碍,让其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系列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人士的自学读物。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第三章大学生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情绪概述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的有效管理
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及人格障碍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第五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第三节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七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
第一节 网络与大学生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干预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
第八章 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性心理
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
第三节 大学生性心理概述
第四节 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第九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三节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技巧
第十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
第一节生命及生命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